为何冥想练习是包容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

老霜总 发布于 2025-01-01 预计阅读时间: 5 分钟


不是你在解决问题,而是钱在解决问题,你只是解决了钱的问题

在生活中,问题和烦恼有着本质的区别。问题的关键特性在于它是否能够被解决 - 问题一旦得到解决,烦恼自然消散;而当问题无法解决时,就会演变成让人不适和排斥的烦恼。

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问题 - 身体健康、精神状态、经济压力、家庭关系等。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学会解决问题,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,除了工作技能外,我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并不强。

这话一出,想必有人会不服气:"我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靠自己解决的?"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。

当你开车去超市买菜时,拥有一辆汽车的问题是你解决的,还是钱解决的?汽油费用是你解决的,还是钱解决的?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蔬菜,是你解决了食材问题,还是金钱解决了这个问题?不难发现,真正解决问题的并非我们自身,而是金钱这个媒介。

有人可能会说:"但我解决了获取金钱的问题啊。"这话不假。但这恰恰说明,在当今社会中,我们个体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弱化。社会发展带来精细化分工,金钱流动确实能最大程度发挥群体的力量,但也导致我们逐渐失去了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,尤其是面对那些金钱无法解决或需要巨额资金才能解决的问题时。

我们引以为豪的解决问题能力或许并不如想象中强大

在佛家禅修中有"五毒"的概念 - 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。其中的"慢"指的是傲慢、懈怠、自以为是。基督教所说的原罪中也包含傲慢这一要素。

冥想练习是开启内在觉知的方法,是通向内明的途径。然而,当我们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带入内在世界时,往往会适得其反。因为在外部世界,我们可以借助金钱这个工具调动社会资源;但在内在世界,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直接影响力。

人的傲慢之心难以驯服。有些人过于自负,另一些人则对内在充满担忧和恐惧。当察觉到走神、杂念时,担心这些会影响自己的健康,于是试图控制和改变,却不知这恰恰为心理问题和痛苦埋下了隐患。

正如前文所说,问题本身不等于烦恼。就像小学生面对量子力学时,因为知道自己无法解决,所以也不会感到烦恼。但当我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解决某个问题时,如果最终未能解决,就会产生持续的烦恼。

面对内在时,无论你是马云还是武大郎,都需要放下傲慢,因为在这个领域里,人人平等。

身心的解决之道在于无为而非思考

禅定状态往往伴随着喜乐,但想要刻意达到禅定反而会适得其反,就像用手去抚平水面的波纹,只会激起更多涟漪。不去强行干预,顺其自然,这就是"无为"的真谛。这些看似晦涩的古语,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智慧。

在生活中,解决问题需要不断尝试和努力,这没有问题。但在冥想练习中,过度思考只会让念头翻江倒海。人们常常忘记,解决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获得身心安宁,却本末倒置地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。这种极端思维不仅显示出傲慢,更暴露出无知。

面对内在时选择不去强行解决,并非懈怠或懒惰。"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"正是对众生本具清明自性的深刻阐释。既然本性清明自在,又何必"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"呢?

至于如何调伏习性,其实并不复杂。只要坚持正确的练习方法,假以时日,自然能够达到。

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
最后更新于 2025-01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