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节课中,我们引入了第六感这个概念,并讲述了它的重要性。这里需要特别强调,我们所说的第六感,与影视作品中常见的"第六感"完全不同。
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,第六感往往被描述得神秘莫测,充满想象色彩。而在我们的冥想练习中,第六感有着严格的定义 - 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、对自己思想念头和走神状态的觉察能力。
这种觉知能力是真实存在的,没有任何玄虚之处。当你觉察到一个想法时,这就是一个确切的事实,不存在对错或可能性的问题。
今天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:
第一部分是如何练习觉察。冥想练习本质上就是对第六感觉察觉知能力的练习。如何强化这种能力,让它像我们的眼耳等感官一样敏锐灵活,是整个练习的核心。
第二部分是练习的难点。第六感虽然是我们天生就具备的能力,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提及,而且常常被误解为某种神秘的暗示呢?这是因为第六感的练习存在一个认知性的误区。通过今天的课程,我们会把这个难点讲清楚,一旦理解透彻,就不再是难点。
第三部分是练习的心态。当你采用正确的方法,建立正确的认知,这个练习就会变得非常科学有效,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自然。
如何练习觉察
如何练习觉察?如果你按照上节课的要求做了三分钟的小练习,就已经初步接触到了我们内在的思想觉察系统。这是因为这种能力本来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。
在正式的练习课程中,我会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冥想技巧。第一阶段重在建立正确认知,避免出现问题;第二阶段则着重于具体练习方法。请大家保持耐心。
在冥想练习中,觉察觉知本身并不是难点,因为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。只要按照方法进行练习,觉察能力就会慢慢强大起来。真正的难点在于对它的承受能力。
当我们面对大量的想法,思维不断盘踞在脑中的时候,很容易激发一些应激情绪,比如烦躁,厌恶,排斥等,如何缓解这一部分应激状态,才是开发觉察能力的重点。
另外,但你观察到真正的想法运作的时候,他会和你想象当中的完全不一样,你会不受控制的想让他按照你所预期的或者期待的去运作,但这种徒劳无功的尝试会加重你的焦虑,你越努力,就会越挫败,导致练习无法进行!
同时,你也会发现一个事实:脑中的想法并非你主动"想"出来的,而是自动产生的,你只是觉察到了这个过程。通过练习,我们可以让大脑逐渐认识到真实的思维状态。
这里有两个关键认识需要强调:
- 人的思维想法和杂念本质上是不受控制的
- 我们脑海中的思想杂念是自动产生的
认清楚这一部分,在配合练习,觉察能力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。
练习的难点
安全始终是整个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。我们前面提到过,很多人都能莫名其妙地培养出觉察觉知能力,但正因为不明就里,容易胡思乱想、瞎折腾,最终可能引发神经官能症这样的心理疾病,带来巨大痛苦。
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际体验,结合简单的神经学知识,来理解我们是如何让自己陷入困境的。
这个练习在我的定制课程中常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冥想原理,我称之为"水杯练习"。现在请大家准备一个水杯,如果没有水杯,也可以用一本书或者手机代替,只要是有一定重量的物品就可以。
把它拿起来,就像服务员端盘子那样举着。第一个问题:你能感觉到物品的重量吗?这种感觉是舒服还是不舒服?仔细体会的话,你会发现这种感觉其实略微有些不适。
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动作,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拿起水杯喝水或拿起其他物品。即使你成为国家元首,统治全球,也不可能让别人帮你喝水,对吧?
现在把物品放下,休息4秒钟,我们来玩个小游戏。我们都知道这个重量绝对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。
重新拿起物品,感受它的重量,会有轻微的不适感。现在我们做个练习:在脑海中试图消除这种不适感。你只需要这样想:你很讨厌这个感觉,你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感觉,你必须要消除这种感觉,你要摆脱物品的重量感,你一定要克服它!
请保持这个想法10秒钟。
-----10秒钟后-----
时间到,现在你的手臂感觉如何?是不是变得更加酸痛难受?如果我告诉你,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,包括抑郁症、焦虑症、负面情绪,都源于类似的机制,你可能会感到意外。
最初我们会感觉到水杯或书本的重量,这种感觉虽然有些不适,但非常轻微,我们都知道自己能够承受。没有人会因为一个水杯太重而想要轻生,没有人会因为一本书太重而想要自残。
但当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的要素 - 试图消除这种感觉时,整个肌肉系统就开始剧烈反应。在刚才的练习中,仅仅是在脑海中想要消除感觉,承受压力的肌肉就会开始紧张,短短10秒钟就会产生强烈的酸痛感。
让我们更进一步:现在试着去消除手臂的酸痛感,只需在脑海中想想,维持3秒钟。感受如何?
如果这种用力绷紧发生在胸口、腹部或头部,持续数天数月,当你长时间处于一种痛苦状态的时候,问题就只会越来越糟糕。
这就是人走向崩溃的过程。
即使是中国最强壮的大力士,如果让他像我们刚才那样,绞尽脑汁地想要消除感觉,结果可能同样撑不过十秒钟。
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练习背后的原理:
首先,物品的重量会产生一种感觉,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。当你拿起物品时,身体自然会感知这种重量,这是我们身体正常的觉察能力。但当我们试图消除这种觉察时,问题就出现了 - 肌肉会以最大程度紧绷,很快就会造成严重不适。
此时真正伤害你的不是物品本身,而是你想要消除感觉的这个念头或者下意识冲动,就这么简单。
幸运的是,我们用的是手臂做示范。手臂经常运动,恢复能力很强。但在冥想练习中,当你闭上眼睛觉察到思维念头时,情况就不同了。
觉察到思想就像感觉到物品的重量,如果你试图消除念头,就像试图消除重量感一样,会导致头部肌肉收紧。
这个简单的练习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现实:越是想要消除负面思维,就会越痛苦难受。因为整个头部肌肉都在用力,而肌肉紧张带来的不适又会促使你更想消除思想,形成恶性循环。
就是这么简单。很多人在年幼时觉察到负面思维却没有问题,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想过要去消除这些想法。但随着成长,我们接触到很多网络观点,告诉我们要保持坚强,要充满正能量,不能有负面思维。然而,越是接触这些说法,往往越是感到难受和焦虑,原因就在于此。
很多学员会问:那我们该怎么办?其实答案是什么都不用做,因为我们拥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。这种能力不仅能调节心跳从快速恢复到正常,调节血压,还能调节身体99%的生化反应。
现在你要明白,它同样能够调节混乱的大脑状态。
第二个重点是规则的重要性。上节课我们提到,冥想练习中心法最重要,其实就是正确的认知。就像刚才大力士的例子,即使力量再强大,想要消除感觉时也只能坚持十秒钟。
请记住,不管通过冥想练习培养出多强的内在掌控力,一旦试图消除脑中的想法,几秒钟内就会陷入痛苦。这就是练习中不能违背的规则,是身体运行的基本法则,无论练习时间长短都必须遵守。
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,但我们对此知之甚少。问题的根源在于认知偏差:我们认为应该解决负面思想和感觉,却没意识到想法会自行消失,不适感会自然恢复。反而是我们想要消除它们的念头,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本身就存在重大问题。
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无知。通过前面的例子,大家应该能理解心理疾病的形成机制。因为按照这种思维模式运作,即使很小的身心刺激都可能引发剧烈的不适。而紧张、压力、抑郁、焦虑、绝望,都与自在、放松、舒适相对。
更可怕的是,这个过程在运作时我们往往意识不到,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练习内在的觉察觉知能力。在后面的课程中,你会发现这种思维习惯非常顽固。
回想我们的童年,那时我们有想过要解决什么思维问题吗?但对大多数人来说,童年却是最快乐的时光,即使每天都有学业压力。
练习心态
现在让我们谈谈练习心态。"心之所向,道之所成",这句话体现了正确的练习认知。
当我们避免了以解决思想念头为主的错误练习方向,其他问题就变得很容易解决,只需要简单提醒,防止遗忘。通过简单练习巩固强化,几天就会有效果,一个月就能恢复得差不多。
但如果你想通过练习真正掌控自己,培养更开放、更强大的心智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正直、诚信、专注、坚持、负责、勇于面对困难,这些都是真正掌握自我的重要品质。但在当今社会,人们更崇尚欲望,追求速成,想走捷径,喜欢投机取巧,对传统推崇的品格反而带着嘲讽态度。我只能说,如果带着这种心态,想获得心灵的自在轻松是不可能的。
什么是正确的心态?
第一是对自己有信心。这是冥想练习中最重要的部分。冥想练习关乎第六感觉察觉知能力,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。我们的问题在于没有给予它足够的时间,不愿意面对它,忽视了它,没有去练习它。
就像任何系统一样,长期不刺激、不锻炼,相关的神经就会萎缩,就这么简单。
其次是坚持,就像种地、锻炼身体一样。坚持不一定成功,因为你可能不按方法练习,自行摸索,但只要愿意练习、愿意尝试,至少会比过去强大很多,你会发现自己在改变。但如果既不愿尝试,又不愿坚持,那就只能回归原地,永无前进可能。
第三,"不自伐故有功"。在练习中,不需要为犯错而感到自责。犯错是必然的,就像学切土豆,在达到熟练之前,从完美切丝的标准来看,每次练习都是失败,但正是这些失败的积累才能达到成功。
所以要放下对"做好"、"做对"、"做完美"的执着。这不是靠使劲就能做到的,完全取决于练习和经验的积累,而所谓经验,其实就是各种失败的经验。
要像孩子一样,不在乎对错,不在乎完美,就是去做,去喜欢,去玩,去闹。
让我们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:
第一,觉察觉知的练习。觉察觉知其实很简单,在练习时一点都不困难,大家不要有心理压力。
第二,通过一个实际的练习操作,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用觉察觉知来定义第六感,第六感的运作原理,以及练习中的难点和容易出问题的地方。
要理解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觉察到内在的不适,而在于想要消除内在的不适。
第三部分是冥想练习的一些细节和基本认知要求。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,就像胳膊上的伤口会自然愈合一样。
希望通过这三章的内容,帮助大家了解冥想,加深对冥想的理解,以及我们练习设计的核心原理。真诚希望大家在未来能真正做到放松自我,活得自在、轻松、舒适、潇洒。
今天是整个系列第一阶段的最后一节课,从下节课开始,我们正式进入练习阶段。我是你们的冥想老师老霜总。
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,非常感谢大家的学习,再见。
Comments NOTHING